应用数学中心交叉论坛第一期暨理学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5-12文章来源:数学科学学院浏览:265

癌症研究的数理交叉

为加强我校不同学科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凝聚和解决我校学科建设中的共性关键数学理论和数学技术问题,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提升学科建设的水平,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中心和理学部联合主办题为“癌症研究的数理交叉”研讨会。本次会议将为我校从事癌症相关研究的老师提供深入研讨交流的平台,让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在交流中碰撞出花火,促进学科间交流合作,助力夸学科团队的培育。具体安排如下:

会议安排如下:

会议时间:2021514日上午 830-1200

会议地点:图书馆 B308

会议日程:

 

日程

时间

报告人

主持人

报到

800--830

 

 

开幕式

830--840

领导讲话

雷锦志

报告1

840--915

刘派

郭俊

报告2

915--950

潘杰

邹开顺

休息

950--1010

报告3

1010--1045

雷锦志

刘彦北

报告4

1045--1120

王琦

李光旭

讨论

1120--1200

 

雷锦志

 

会议联系人:吕云飞 15222575759,  lvyunfei@tiangong.edu.cn

报告一:有机发光材料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刘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具备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有机功能材料因其自身有机骨架的结构优势,很容易在生物体内分子运动受到限制,从而发光。利用此设计思路,我们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具备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有机荧光探针,利用其在肿瘤微环境内的聚集和发光的性质,应用于冷冻消融术中癌组织的分辨、参与蛋白通路调控实现肿瘤细胞的诊疗一体化及光动力结合免疫治疗的1+12的协同治疗中。

 

报告二:抗癌智能化纳米药物载体

潘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摘要:针对传统抗肿瘤纳米药物传递体系的药物输送效率低、治疗效果差、毒副作用大等弊端,本课题组设计出一系列的对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新型智能化药物传递系统,克服机体内的多重生物障碍,同时实现体内长循环、主动靶向以及细胞高摄取等诸多优势,实现体内药物高效输送,进而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而降低药物对健康组织及器官的毒副作用。

 

报告三:癌症演变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雷锦志(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中心)

摘要:癌症是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步长期的动力学过程。尽管生物学家越来越清楚的了解影响癌症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系统的细节,但是对这个复杂动态过程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如果建立癌症演变过程的可计算模型是计算癌生物学的重要挑战性问题。本报告的内容是关于数学在癌症演变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介绍异质性干细胞增殖过程的多尺度课计算模型框架,及该模型框架对癌症演变过程和耐药性复发等问题的应用实例。本报告内容拟通过数学的思考和计算模型的建立对癌症演变和耐药性机制进行探讨。

 

报告四: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及其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王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损功能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具有不同的阻抗特性,重构被测组织或器官的断层分布图像,从而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相关组织或器官的电特性信息。具有安全无辐射、非侵入、低成本、便携、可视化等优点,可实现长期、动态、连续图像监测。癌组织、正常组织与良性肿瘤组织之间的电特性差异为癌症的早期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辅助诊断信息。电阻抗成像技术作为一种电特性成像技术,为癌症诊疗提供安全、高效的可视化筛查与长期监护手段。同时该技术可进一步拓展至医学、工业的多个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撰稿人:雷锦志,审稿人:郭永峰)

                                        应用数学中心

                                       2021510